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9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勿用你的主观偏见误解孩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5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射作用”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最常表现出的心理机制。在心理学上,它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投映于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进而造成认知上的影响。
  从前,我在我的婚姻治疗室里面对有婚姻问题的配偶时,就常发现“投射作用”是造成沟通障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夫妻双方都频频启动这个先入为主的机制(不过凭良心说,沉陷在感情中的女人比较容易犯这个错误),沟通时就会你说你的,我听我的,结果虽然谈了半天,却谁也没弄明白对方的意思。
  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课业学习或技能学习时,因为彼此之间权力的巨大失衡,也很容易由上对下启动这个自以为是的心理机制。
  美国有一则关于这个心理机制的寓言故事是这么说的:在一间漂亮的、四面都是落地玻璃窗的大房子外面,有一只小鸟很想进到屋子里。每天它都锲而不舍地 往玻璃窗上撞,可一直没有成功,而且每次撞完之后,这只可怜的小鸟都会重重地跌落到窗台上。其实,那一大片落地玻璃窗的旁边明明就有一扇开着的窗户,可小鸟总是闭着眼往玻璃上撞,完全没有发现那敞开的窗口。
  路人看见小鸟笨拙的行为,都难过而嘲笑地说:“你看,那只笨鸟,难道它不知道旁边就开着扇窗吗?它怎么能这么笨呢!”
  有一天,有位老先生拿着望远镜出门,无意间把望远镜的镜头对准了小鸟。当他从望远镜里仔细地观察了那只笨鸟的行为之后,才愕然发现,原来那只每天闭 着眼撞玻璃窗的愚笨小鸟,其实并不是想进屋子里去。它其实是在快乐地啄食黏附在玻璃窗上的小昆虫,并且满足地躺在窗台上享受美食呢!
  我很喜欢这个寓言故事,因为在我处理的很多具有偏执性行为或情绪困难的个案中,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常常都会遇到学生和家长就要学什么而产生争 执和矛盾的情况。“我知道他很聪明,但他就是不好好学!”“我知道他有兴趣,但就是故意和我作对!”“我是他妈妈,我难道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吗?”……我自 己是个母亲,也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问题是,我们心目中的蛟龙或彩凤,是不是也正是孩子心目中所希望成为的龙凤呢?
  有一个在管理学书籍上常常被用来解释沟通技巧的真实例子,我很想在这里再述说一遍,好让你对生活中因投射作用而产生的“误解”有更清楚的认识。
  有一次在美国一档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了一个小男孩。他问:“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
  林克莱特为了考验这个小男孩的反应速度,也为了增加节目效果,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海的上空时,突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那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小男孩想了想,回答说:“我会告诉飞机上的所有人都要系好安全带,然后我会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小男孩说完这话之后,观众席上立刻嗡嗡地响起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被他的童言童语逗得哈哈大笑,有的人为他的胆小自私摇头叹息。但在这些声音稍稍平息下来之后,观众却突然看见小男孩带着悲悯的神情,噙着眼泪继续说:“因为我要赶快跳下去拿燃料!”
  所以,当我们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时,我们是真的了解,还是在投射心理的作用下,自以为了解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6/3 10:03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