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45122|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宁为什么叫做兴宁?

[复制链接]

49

主题

88

帖子

16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7 13: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来没有听过大人小孩讲过关于兴宁的传说,有关兴宁的故事很少很少,说得出名堂的更是屈指可数,甚至石古大王,甚至石马,加上廖昆玉......真正说得出口的少得可怜
!当有一日,忽然孩子问我,兴宁为什么叫做兴宁?我哑口无言,我只能牵强地说只是一个地方名,就象中国为什么叫做中国,法国为什么叫做法国一样。
    细细一想,兴宁为什么叫做兴宁?作为一个兴宁人,却完全不知道其的掌故,更不懂他的意义?去问问旁边的老伯,老伯也笑着摆手说这就不知了。身为兴宁人,连兴宁为什
么叫兴宁都不知道,着实觉得有点惭愧!   
    从字面上直观----“兴宁”,故名思义,就是取“兴旺”、“安宁”的意思吧?
    兴宁是客家地带,传说客家人是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一带一路南迁来到岭南,许久以前(大概是古代吧),是叫“齐昌”的。“齐昌”从文字上看,很明显是“一齐昌盛”的
意思,也由此可见,古时为“齐昌”取名的官员是有雄心壮志的,脱离了战争后,他欲将这片的土地打造成团结、繁荣、一齐昌盛,隧曰“齐昌”!
    但后来,又为什么变成了“兴宁”?几时开始改的,谁知道?
    时至今日,关于兴宁的许多东西都没有了,去到书店,也几乎找不到关于兴宁的史书,难以考究。

?.jpg (28.58 KB, 下载次数: 463)

?.jpg

5

主题

1589

帖子

18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
发表于 2012/9/28 22:5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就是兴旺,安宁吧!

19

主题

261

帖子

37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12/9/29 15:53 | 只看该作者
真不知道,希望有人能说道说道!!!

73

主题

3922

帖子

47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4
发表于 2012/10/3 10:29 | 只看该作者
'兴"起来就不能安"宁"。

5

主题

272

帖子

61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2/10/6 14:12 | 只看该作者
问度娘吧,或者去咨询中央。

5

主题

272

帖子

61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12/10/6 14:12 | 只看该作者
问度娘吧,或者去咨询中央。

18

主题

2111

帖子

25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7
发表于 2012/10/19 16:45 | 只看该作者
兴宁以前叫齐昌,叫齐昌盛世,后来觉得太封建了,这词专门服务于政府化了,后来就改名为兴宁,寓意为兴盛安宁

5

主题

213

帖子

35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8
发表于 2012/10/22 16:52 | 只看该作者

0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12/11/16 12:32 | 只看该作者
兴宁以前叫齐昌,叫齐昌盛世,后来觉得太封建了,这词专门服务于政府化了,后来就改名为兴宁,寓意为兴盛安 ...
宁水情长 发表于 2012/10/19 16:45



    “后来”——是指什么时候?,明朝还是宋朝?民国还是解放前?抑或解放后?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12/11/17 10:37 | 只看该作者
“后来”——是指什么时候?,明朝还是宋朝?民国还是解放前?抑或解放后?
庄侧 发表于 2012/11/16 12:32



    因为之前是觉得“太封建”了,所以最早也是民国时期,但是“建国后”可能性更大,因为中国的建立是推翻了封建统治,而民国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且民国时期的封建思想在山区还是没有太多改变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建国后”。

3

主题

45

帖子

75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11
发表于 2012/11/19 20:52 | 只看该作者

49

主题

88

帖子

16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之前是觉得“太封建”了,所以最早也是民国时期,但是“建国后”可能性更大,因为中国的建立 ...
兴宁毕业生EX 发表于 2012/11/17 10:37



      如果,是“建国后”。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建国到现在的时间并不太长,建国前出生的人到目前为止活着的比比皆是,为什么长辈们都几乎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就是啊,兴宁几时改名?有没有庆典?有没有载入当时的史书?建国后开始记录族谱的已很多了,可有对兴宁改名缘由的收录?通常会在“自改兴宁后——某某年搬适至此等等的陈述。。。。。。

30

主题

772

帖子

10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3
发表于 2012/11/28 20:43 | 只看该作者
“兴 宁”兴旺、安宁。从字面上来解:“兴”都是要男人出大力、动脑筋去创造、拼搏才能有好的成果的。而“宁”又限制了男人的开放性格和伟岸的心胸!所以,兴宁人走不出去!有多少能人志士虽有聪明才知,终建树。原因:还是“宁”——-被家里的女人、家事所左右。“宁”字不开放啊!

30

主题

772

帖子

10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4
发表于 2012/11/28 20:44 | 只看该作者
龙川大站之事,就是头发长。。。。。。

0

主题

14

帖子

34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15
发表于 2012/12/1 01:19 | 只看该作者
东晋
  成和六年(331年),兴宁县由古龙川县分立,隶属东官郡,县治设于今五华华城镇
雷公墩。   
  永和三年(347年),分古龙川县地置雷乡县。   

  南朝
  齐永明元年(483年),古兴宁析今兴宁地置齐昌县,县治设于今县城北5里处洪塘
坪(今枫林坪)。   
  梁天监年间(约503年),撤销齐昌、雷乡两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雷公墩徙至今
龙川县佗城。   
   
  隋
  开皇十一年(591年),裁撤龙川县建置,置龙川郡,郡治设于归善县(今惠州市东
北)。兴宁隶属龙川郡。   

  唐
  武德五年(622年),在原齐昌地复置齐昌县,县治仍设于洪塘坪。   
  武德年间,龙川郡改名循州。天宝年间易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3年),复名循州,
兴宁属循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复置雷乡县。兴宁保留东晋所划辖境,县治由佗城迁回
雷公墩。   

  五代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废雷乡县,恢复龙川县建置。循州府治移至龙川。兴宁隶
属循州。   
    

北宋
  开宝四年(971年),南汉王刘鋹降宋。废齐昌府为宁昌驿,隶属兴宁县。   
  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雷公墩。   
  嘉佑年间(1056至1063年),在县城南7里神光山兴建寿庆寺,后经历代重建,改
名神光寺。   
  熙宁四年(1071年),划出兴宁县兴宁江(今五华河)及右别溪(今琴江)流域地,
设置长乐县(今五华),有户二千。以原齐昌县地为兴宁县,有户四千,治所设于洪塘坪。   
兴宁、长乐同隶属于循州。   
  宣和五年(1123年),邑人罗孟郊中举,翌年登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 

49

主题

88

帖子

16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06:59 | 只看该作者
东晋
  成和六年(331年),兴宁县由古龙川县分立,隶属东官郡,县治设于今五华华城镇
雷公墩。   
...
提问 发表于 2012/12/1 01:19



   
如此说来,兴宁与梅县(州)几乎没有半点关联?
上面的陈述是均出自哪部史书?或什么网站?好让兴宁同胞们进去一探究竟?
作为兴宁人,应该更进一步了解兴宁。

137

主题

3552

帖子

36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17
发表于 2012/12/4 23:30 | 只看该作者

3

主题

203

帖子

28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18
发表于 2012/1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我回不了你的帖子。

3

主题

203

帖子

28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19
发表于 2012/1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要商贸中心,有“小南京”之称。历来商贸非常发达,周边城市消费品都是兴宁供应的比较多。境内通行语气较硬的兴宁话。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後,县境相对稳定。1994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宁撤
兴宁之景(6张)县设市。为建成“经济繁荣、科教领先、社会安定、生活小康、中等发达”的粤东商贸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2008年2月20日,兴宁市辖3个街道(兴田、福兴、宁新)、17个镇(龙田、合水、黄陂、黄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兴宁市名义上直属广东省政府管辖,具体由梅州市暂为代管,但财政上享有省直管权力[1]。   兴宁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17个镇,452个村(居)委会。   兴田街道 面积11平方公里 人口14.2万人 办事处驻人民大道中1号
兴宁学宫(9张)  福兴街道 面积35平方公里 人口3.5万人 办事处驻兴福中路   宁新街道 面积29平方公里 人口10.3万人 办事处驻文峰一路   合水镇 面积39平方公里 人口1.7万人 镇政府驻合水居委会   龙田镇 面积46平方公里 人口4.4万人 镇政府驻兴田路   大坪镇 面积155平方公里 人口5.7万人 镇政府驻大坪居委会   叶塘镇 面积166平方公里 人口8.3万人 镇政府驻府前路   新陂镇 面积44平方公里 人口3.5万人 镇政府驻兴叶路1号   刁坊镇 面积58平方公里 人口4万人 镇政府驻刁坊居委会    径南镇 面积136平方公里 人口3.5万人 镇政府驻径南居委会   新圩镇 面积118平方公里 人口4.2万人 镇政府驻新圩居委会   水口镇 面积230平方公里 人口7.8万人 镇政府驻水口居委会   石马镇 面积108平方公里 人口3.6万人 镇政府驻石马居委会   黄槐镇 面积91平方公里 人口3.6万人 镇政府驻黄槐居委会   罗浮镇 面积273平方公里 人口4.2万人 镇政府驻罗浮居委会   罗岗镇 面积156平方公里 人口6.6万人 镇政府驻罗岗居委会
齐昌之都,本土客情(5张)  宁中镇 面积43平方公里 人口3.6万人 镇政府驻宁中居委会   坭陂镇 面积99.51平方公里 人口4.2万人 镇政府驻坭陂居委会   永和镇 面积110平方公里 人口4.6万人 镇政府驻永和居委会   黄陂镇 面积128平方公里 人口6.9万人 镇政府驻龙江路   兴华新区(非建制区) 面积15平方公里 人口4.7万人 区政府驻站前大道   兴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处级) 面积18平方公里 人口3.3万人 区政府驻新兴工业大道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兴宁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迅猛增长。据初步统计,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18.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31.09亿元,比增5.9%,第二产业42.52亿元,比增32.5%。第三产业44.82亿元,比增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827元.   2012年1-9月,我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速有所放缓,主要表现为“三稳三增三降”。即是,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财政税收总收入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物价涨幅持续下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69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比增6.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21亿元,比增12%;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比增2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436元,比增18.7%。但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工业经济运行压力大、税收收入形势严峻、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项目建设瓶颈制约明显等问题。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田街道办事处位于300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粤东次中心城市,兴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30平方千米),至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8.6万。兴城距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韶关407公里,至江西寻邬县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至梅州城区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2]  高速公路旁的围屋
  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狭长,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类: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台地等3类占总面积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兴  围屋景象
宁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28个镇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寻邬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合梅江,全长107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长57.5公里,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编辑本段投资兴宁  “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   一是抓好新型城市化建设。今年完成兴城新中心城区规划设计,力争明年动工建设,至2014年完成行政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中心、休闲广场、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今年上半年完成城
兴城古城墙(12张)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新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年内完成17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4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规划建设1~2个示范镇村,以规划引领城乡可持续发展。二是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今年全面完成东莞石碣(兴宁)产业园规划设计,动工兴建园区污水处理厂、综合服务区、兴业大道,进一步完善“七通一平”建设,拿出1000亩净地招商。今年重点引进飞利浦小家电(兴宁)生产基地、三菱重工、天恒五星级酒店、熙和湾旅游产业园、鸿源电机园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在年内进园动工建设。跟进深圳华南城、北京首创等知名企业来兴投资,参与商贸物流园建设;培育和引进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打造1~2个具有兴宁特色的知名农产品。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力争三年内扶持2~3家企业上市。三是抓好文化旅游产业。今年完成全市旅游规划和神光山旅游产业园、熙和湾旅游度假区的详细规划,重点抓好神光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年底前完成开放式公园的规划设计,动工建设天恒酒店、跨铁路立交桥。抓好熙和湾旅游度假区建设,尽快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和土地流转(租赁)工作,力争明年动工建设。重点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提高兴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交通顺畅快捷。兴宁是闽粤赣三省边际陆路交通枢纽:205国道、225、226省道、广  兴宁客家围屋
梅汕铁路和阜鹰汕快速铁路贯穿境内,梅河高速公路、兴畲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在兴宁总共设有8个出入口,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43.7公里,排在全省山区县市的首位,火车客运、货运站距市区仅2公里。   园区设施完善。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兴工业园及永和科技工业园、华丰高新技术工业区、兴华新区位置优越,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土地储备充足,已有48家企业进园,其中规模以上有6家。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是梅州市首家被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能源储备充足。总装机容量达87万千瓦的华润兴宁电厂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境内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霞岚钒钛磁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攀枝花。   工业基础好。形成了机电、汽车、冶金、工艺、纺织、建材、化工、食
兴宁美景(24张)  品、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有广东明珠、华威化工、鹏鑫科技、南丰电气、金雁电工、兴宁电机、恒兴生物、树人木业、广东鸿源、联康药业等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南丰电气、富兴摩托、富农食品、华威化工、金雁电工等5家企业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系列球阀、变压器、机电及工艺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新圩、宁新、叶塘、坭陂分别被省政府列为工艺专业镇、纺织专业镇、养殖专业镇和技术创新专业镇。[3]编辑本段农业概况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比
两海会馆(12张)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种植业发展平稳。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1.58万亩,比上年增长5.0 %,全年粮食总产33.34万吨,其中稻谷总产29.3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3.3%。花生产量3976吨,比上年增长18.2%;烟叶产量401吨,比上年增长44.8%;蔬菜产量32.07万吨,比上年增长7.6%;茶叶产量2168吨,比上年增长2.6%;水果产量9.23万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沙田柚产量3.44万吨,比上年下降1.6%。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生态梅州”发展进一步得到实施。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面积12550亩,低产林改造11850亩。年末森林覆盖率63.1%,森林蓄积量37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6%。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畜牧业产品总量稳定增长,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全年肉类总产4.91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全年肉猪出栏48.69万头,产出猪肉3.5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 10.0 %;出栏家禽1487.59万只,禽肉产量1.20万吨,分别比上年上升44.5 和6.3 %。   渔业产量略有上升,优质鱼产品发展迅速。全年水产品产量1.34万吨,比上年上升2.3%。编辑本段资源情况土地资源:

刘氏总祠(8张) 全市315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垦面积占73%。 水资源。兴宁位于莲花山脉北坡,为背风地带,降雨量相对偏少。据水文观测资料推算,境内各流域多年平均产水总量31.93亿立方米,年蒸发量15.8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19.81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7.96亿立方米,平均产水量每平方公里64.8万立方米,每亩平均432立方米,相当于梅州地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0.6万立方米的80.4%。 动植物资源。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动物有100多种,植物600多种。 矿产资源。兴宁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市之一,现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230多处矿点。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石灰岩矿、萤矿、硫铁矿、稀土矿、铀矿、钴等较为丰富。其中,无烟煤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市总储量的52.6%,曾被国家列为重要产煤基地;钒钛磁铁矿已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远景储量4.5亿吨;磁铁矿2280万吨,石膏矿4800多万吨,萤矿近200万吨,石灰岩矿5000多万吨,稀土矿分布面积62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泉水和地下热能可供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兴宁山清水秀,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宝山、铁山嶂、狮子岩、温泉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人文景观景点有客家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动植物资源: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动物有100多种,植物600多种。
矿产资源:
  兴宁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市之一,现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230多处矿点。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石灰岩矿、萤矿、硫铁矿、稀土矿、铀矿、钴等较为丰富。其中,无烟煤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市总储量的52.6%,曾被国家列为重要产煤基地;钒钛磁铁矿已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远景储量4.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磁铁矿2280万吨,石膏矿4800多万吨,萤矿近200万吨,石灰岩矿5000多万吨,稀土矿分布面积62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泉水和地下热能可供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
  兴宁山清水秀,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宝山、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两海会馆、刘氏总祠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人文景观景点有兴宁十大古民居、客家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编辑本段风土人情客家民居
  兴宁的北边  宁中独特的庭院式围楼
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如兴宁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等。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客家围龙典型——花螺墩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 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   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   围龙  客家围龙屋-龙田齐安围
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是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的“太极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如不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到围龙屋整体结构的意义的。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大围屋的辉煌和衰落,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4]。
人文环境
  客家
宋声狮子岩(11张),是历史上从黄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方言,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1、第一节客家之乡的形成   一、史前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宁开展过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镇荷树  岗背圩镇背后的城堡式四角楼
拗等地发现铲、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1982年在永和镇振兴管理区猫子窑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存;同年又在叶南镇中径大窝里采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晚期遗存。到80年代未为止,兴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兴宁博物馆收藏了上述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个。这些出土文物和遗址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兴宁已有古人类居住。从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纹来看,当时已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   二、宋以前南迁汉人与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
罗浮渡田河(7张)汉人已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国60万军队攻灭楚国,继之深入岭南。续后,秦朝把岭南作为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流放地,加以“经略”开发。终秦一代,南迁的中原人有3批、数十万人。1984 年3月27日,在新圩镇大村鬼树窝崩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编钟。经广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物。编钟的发现说明秦汉之际兴宁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他们可能先是驻军,后代成了岭南居民。在发现编钟的村庄有个地方叫秦王坪,相传就是驻军的营地。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亦有多次连续性的南迁转徙。遣至唐末五代,南迁客家先民,“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南各地”兴宁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惠、嘉,引文中所述应是 包括兴宁的。   但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的兴宁各姓居民的族谱,兴宁绝大多数现居民的祖先是唐末五代以后迁入的。在这之前南迁的汉人仍落籍于兴宁者为数不多。唐末五代之前南迁的汉人可能不是现
广东客家汉剧(12张)在兴宁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绝大多数现兴宁居民的祖先。据《兴国州罗氏家谱》记载,唐昭宗时(889~904年)罗昌儒为循州刺史,因唐末社会动乱,道路梗阻,流寓不归,遂落居于兴宁罗岭。罗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据的最早迁入兴宁的一姓。唐末五代之前曾迁居于兴宁的中原汉人现落籍于何地,尚有待进一步查考;据已掌握的资料,元、明、清三代,曾有兴宁人举族迁蜀。   入宋以后,居住在兴宁的客家先民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群落。根据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兴宁县约有6000户。翌年,兴宁分地置长乐(今五华)县后,有4000户。宋代户口以役赋对象列册,足证明官宋前中原汉人定居兴宁者已 为数不少。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客家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客家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  古风欢奏
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1436~1450)年间,兴宁已有在籍蛋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三、客家民系的形成   宋代册立户籍,根据汉人入粤时间先后,分别编入主籍和客籍。广府民系和福佬民系人粤在先,编为主籍,客家民系人粤在后,编入客籍,客家人由此而得名。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的客家民在粤东北以及相邻的闽赣边区这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定居后,逐渐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风俗习惯乃至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客家先民迁入兴宁,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继续外迁的之外仍有百万之众,使兴宁成为全国40多个纯客家县市中人口较多、地域较大、最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县市之一。全县百人以上的姓有93个。   2、第二节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其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定地理环境中孕育,又具其鲜明的特点、对客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今还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客家精神在兴宁人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几点。   一、刻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南迁过程中,中原移民历尽千辛万苦,磨炼了坚强的意志。来到兴宁后,在这个偏僻荒芜、人烟稀少的山区,为了生存发展,不分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开垦耕地,卜筑定居,开创家业。农忙时节稍有空隙,便从事手工生产,以致现在许多村庄都带有传统产品的名字,譬如“索麻罗”、“墨烟张”、“花灯张”、“布地刁”、“打银王”、“菜篮陈,,等等。尤其是客家妇女,一反当时社会上缠足习俗,一力承担农事、副业和家务劳动,形成“女人在家耕田,男人外出赚钱“的风尚。客家妇女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勤劳刻苦的精神,中外罕见。就是到了现代也仍然如此。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兴宁的生产队长中,妇女占80%以上,有的生产大队,生产队长百分之百是妇女。   二、勇于开拓、冒险犯难的精神   兴宁人生性敢于冒险。男子到了相当年纪,便外出谋生,绝少在家株守者。近者到邻县、邻省做小贩、业手工;远者飘洋过海,“系一条裤腰带出门”(兴宁谚语),谋生有术,白手起家,无不充满冒险精神。   鸦片战争后,兴宁开始有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其中,有一部分被殖民者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的“猪仔馆”拐骗运送到国外充当劳工,当时称之为“卖猪仔”。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兴宁籍华侨、华裔及港澳台同胞有30余万人。他们为寻求生路,怀抱四方之志,到海夕)“闯世界”。一旦稍有积蓄,就想造福桑粹,显亲扬名。他们在海外开基创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侨居国的人民一起奋斗,为世界的进步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崇尚科技、革新创造的精神   兴宁人比较喜欢争强好胜,民间流传“硬气做赢人”等语,足见其具有不服输、不甘落后的性格,加上居民文化素质较高,在外出务工、经商等活动中,接受大量信息,致使历史上有不少人在革新创造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清咸丰年间,兴宁罗庆辉编纂 的《罗家通书》(历法),由清政府“恩准”在民间刊行。清咸丰年间和光绪年间,能工巧匠陈晃楼等,两次对木质织布机进行重大改革,发展了织布业。清宣统  时代的变迁
二年(1910),被清政府授予“中国新显微镜制造家”称号的兴宁蚕业学校教师李任重,研制出显微镜、’天体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民国期间,著名地震学家、原兴宁兴民中学教师李善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后又研制成功大型地震仪,为新中国地震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宁鱼苗场鱼苗孵化技术跃上世界先进水平,龙北钢铁厂白煤炼铁技术获中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兴宁工业产品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的达36种。   四、反侵略反压迫、爱国爱乡的革命精神   客家先民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客家人民族意识和爱国爱乡精神特强,历史上不乏这方面的事例。南宋未年,右丞相文天祥(江西吉安  围屋结构
客家人)曾以兴宁县城西郊为大本营,号召百姓勤王抗元。在元追兵即将来临之前,还奋笔疾书了每个1.5米见方的“忠孝廉节”4个大字。后来,村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集资建了“朝天祠”,把文天祥亲笔所书4字嵌在桐内两边墙上,同时把这里的地名命名为“朝天围”。明亡后,兴宁人民支持南明政权抗清达七 八年之久。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兴宁“三点会”,首领潘亚星率领农民起义,火烧洋教堂,反抗清官兵,起义波及邻近的五华、龙川两县。1949年5月18 日,国民政府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洁之(兴宁人)在中共华南分局的帮助下率部起义,兴宁获得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兴宁人民前赴后继,奋斗不息,有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客家华侨
  兴宁是华侨之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余万人。华侨分布在世界5大洲30多个国家,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旅游观光、寻根问祖者日益增多。他们热爱祖国,情系故乡,热心捐资、捐物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合资创办各类企业,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编辑本段民族人口  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130988人,其中农业人口904794人,占80%。编辑本段风味小吃  说明一下: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北方人称为“糕”的湿面粉制品客家人称为“粄”,客家人说“糕”是饼干。   砸棕
兴宁美食(19张)  在客家话中,砸就是压的意思,砸棕就可以理解为是压制的棕子!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因为是油炸的缘故,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   溜锅粄   溜锅粄是个很形象的名词,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 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口感好极了。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客家水咸菜,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别有一番风味。   石马番豆   番豆者,花生也。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砖头泥(必须是带硝性的)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晒到半干,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这样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复杂,食用易粘泥,已经鲜有生产。   鸡颈粄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哟!还真的象鸡颈呢,吃一口,又香又甜!   萝卜粄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爱。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粄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长在沙堤上的田艾,叶梗肥大,用这种艾的做田艾粄,特别香。   酿豆腐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边的豆腐,实在太差劲。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头刀肉馅,细火慢煎。在现代,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根据兴宁人的习惯,豆腐取“付唔园”(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四菜之一,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网友基本上能够吃到了,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就我个人来说,梅菜扣肉比较好吃,再肥的肉也不腻人。   黄粄   兴宁北部山区,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产量极低,很少人种。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初到北部山区的游客,一定会尝尝这种小吃。虽然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蓼花   蓼花的做法,它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小吃。它是真正的兴宁小吃,   付卷   付卷也是一道客家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组成),并用油炸而成,付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味香而不腻。   珍珠红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中华老字号产品,客家历史名酒。   鸡炒酒   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酒炒好,从选酒取鸡到挑姜都很有学问。恰巧能遇到一位好师傅,他炒的酒肯定是酒气鸡味姜香,喝起来,以碗论。它有三个待点:补身子、特别香、特别顺口。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发于全村每家一碗。编辑本段历史文物  春秋战国编钟   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树窝崩岗处,发现春秋战国(公元770~221)编钟六个。为红铜与锡合金制件,宫廷乐器。其器形上大下小为合瓦型。柄肩附纽,钟口有角,两侧有细长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组13个乳钉,背面有3排3组,每组4个共12个乳钉,钟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纹、斜线纹,下部横向为支雷纹,表面钢绿表翠,古味蛊然,进之扬声。其重量分别为28.5、27.5、21、18、(其中2个同重量)16.5市斤,是广东境内已发现编钟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贵,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秋战国编钟在新圩的发现,也说明了秦汉之际兴宁地方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编辑本段历代名人  兴宁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宋代,有竭力反对秦桧对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罗盂郊;明代,有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流派创始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清代有《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近代,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何贯中,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杰、陈但、张中,闽粤赣边区领导人罗屏汉,爱国民主人士罗翼群,起义将领李振,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地震研究科学奠基人李善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如心,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帧,新中国电影开拓者袁文殊,“左联”诗人冯宪章,小说家白危,化学家罗雄才等。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建设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下面,仅列举十几位古今文化名人作简介。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   何子渊,广东兴宁人,先后在当地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咨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去世。   罗孟郊(1091~1153)号休休,兴宁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年间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任职期间,奸臣蔡京擅权,朝政日非,孟郊疾恶如仇,“令”大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不久,钦宗便把“六贼” 中的王黼等治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以讨好金人。罗孟郊“复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及后高宗南迁,秦桧当权,阴谋与金人议和,罗与叶三省等人极力反对,秦桧恨之入骨,命御史罗 汝揖奏谤罗孟郊“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罗孟郊被贬滴兴国军(行政区名,今湖北阳新县),次年在贬所逝世。秦桧死后,高宗下诏复用孟郊等53人。朝廷得悉罗已去世,遂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兴国军甘棠山。   罗庆辉(清康熙、雍正年间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兴宁福兴镇锦华村人。《罗家通书》创始人。幼年家贫,刻苦好学。及长,随亲友赴河南等地做生意。其间,得一位懂天象的人,授以天文、星象、仪度、六王吉凶及预测祸福之术。后入京都,于钦天监内推算历法,研究中外天文著作。学成,回到兴宁家乡编纂通书,名为《广东省兴宁县罗家推算通书》(简称《罗家通书》)。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二,钦天监面奉上谕,恩准罗氏所编通书为民书式样颁行。《罗家通书》受时代限制,虽小有封建迷信成分,但不乏科学真谛。其推算日月交蚀、月份大小、节气变化极为精确,对季候风及其流向亦有所表述,以此指导人们注意外出航行安全、注意建筑方位和安排农事工作等,使用价值颇高。该书刊行数百年,深受人们欢迎,销量日增,最高年销量数十万册。仅行销全国,而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在这些国家,凡有华人之地,便有《罗家通书》。   胡曦(1844~1907)字晓岑,号壶园,兴宁兴城镇大巷里人。晚清诗人、考据学家和书法家。一生诗作甚丰,有《湛此心斋集》共12卷,《湛此心斋诗话》2卷。以方言、谚语入诗,是湛此心斋集》的一大特色。其编辑的《梅水汇灵集》,搜集整理了嘉应五属历代诗人的优秀诗作。早年创作的《燕京感事》、《吊关天增》等,爱憎分明,被中外学者誉大推为黄遵宪新派诗的“同道先进”、“公度新派诗之先河”。同黄遵宪、丘逢甲一起被誉为晚清岭南客家三大诗人。胡曦还是一位考据学家,编纂、整理了大量的乡土文献,计有《扮榆碎事》4卷、《甘露事类》3卷、《乡哲良规》2卷、《宋乡贤罗学士遗事考略》3卷、《兴宁图志考》12卷(今仅存卷一、卷二)等。《兴宁图志考》纠正了阮元《广东通志》的错误,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贡献之一。胡曦工书法,后人把他同宋湘、伊秉缓一起曦列为清代客家3位书法名家。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兴宁石马镇新群村人。中国国民党元老、民主革命先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他与同邑13人毅然加入,并被举为会计(实为财政部长)。后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当孙中山、黄兴不在日本时,同盟会群龙无首,组织涣散,何天炯与吴玉章等尽力设法团结各省在东京的会员,使同盟会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911年赴香港与黄兴等共同策划广州起义,负责运输联络工作。辛亥革命后,历任驻日全权代表、总统府最高顾问等要职,为民主革命竭尽全力, 1925年在广州病逝。遗著有《无赫斋诗草》、《山居一年半》和《革命史衡》。   何贯中(1888--1920),字庸非、辉淑,讳贯中,老同盟会员;兴宁石马人;保定陆军大学毕业,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志士、粤军第一师上校团长;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六弟。   钟明光(1881-1915)广东兴宁人。字达权。幼家贫弃学,经商于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嗣赴南洋,接受了革命思想。民国2年(1913年)回国,准备参加讨袁军。不久,二次革命失败,被迫再渡南洋。民国4年回国,图谋继续倒袁,在广州参加丘汉苗领导的暗杀团。7月17日,向袁世凯爪牙龙济光投掷炸弹,伤龙济光,并伤毙卫士十七人。事后被捕,惨遭杀害。   黄文杰(1902—1939年),兴宁市大坪镇上大塘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参加革命,曾留学苏联,回国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南方局四人领导成员。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他忠贞不渝,意志坚强,机智沉着,坚持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7月,日本飞机经常对国民党的陪都重庆狂轰滥炸,当时患伤寒病的黄文杰,因躲避日机轰炸,在防空洞里受了凉而发高烧,抢救无效。8月2日不幸逝世,终年仅37岁。黄文杰逝世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全体同志为之致哀,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亲自送葬至墓地,为了悼念“对党无限忠诚,对人对事大公无私”的黄文杰,《群众》杂志出版专刊,《新华日报》登载了叶剑英《悼黄文杰同志的死》一文,文章称赞黄文杰“是我们党的骆驼从来没有计较到他所负担的轻重,而能任重致远的渡过艰难的沙漠”[5]   罗屏汉(1907~1935)原名庆良,别名志鸿,兴宁大坪镇白云村人。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兴宁、江西会昌县委书记、粤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29年前后创建兴(宁)、五(华)、龙(川)革命根据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江西会昌获得解放,中共会昌中心县委成立,邓小平任中心县委书记,罗屏汉任组织部长兼会昌县委书记,在扩军支前、发展苏区生产,特别在党的思想、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罗屏汉协助邓小平组织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区军民,多次打退进犯闽、粤之敌,为保卫红都瑞金、巩固中央苏区贡献了力量。尔后,率领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配合主力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围剿,有效地牵制粤军北上“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保卫了中央苏区南大门。为此,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曾撰文表彰罗屏汉所立战功。   罗清桢(1905~1942)兴宁宁新镇高陂村人。著名版画家,新兴版画运动先驱。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西画系。后任中学教员,其间与挚友陈铁耕(兴宁人)等一道投入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鲁迅对其作品极为赞赏,曾推荐《起卸工人》、《前瞻中的回忆》等作品到法国、苏联参展,均获国际版画艺术界好评和奖励。在“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罗清帧遭受通缉而毫不畏惧,继续积极推动新兴版画运动。鲁迅在《木刻纪程》中称道:“据我所知道,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一个研究木刻的团体了。但尚有研究木刻的个人,如罗清帧,已出《清帧木刻集》二辑……这都是值得特记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全国人民总动员》、《抗战三部曲》、《战地真容》等一系列战斗性强、艺术性高的作品,深受抗日军民欢迎。在罗清帧带领下,兴宁人陈铁耕、荒烟、张慧、王立、罗映球等一批批青年版画家脱颖而出,成绩斐然。   罗香林(1900~1978)字元一,号乙堂,兴宁宁新镇水楼村人。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著名学者。历任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珠海书院教授,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生平著书41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他首创族谱学,乃继甲骨学、敦煌学、简犊学之后,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 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抗日战争期间,罗香林任广州中山图书馆馆长,费尽心力,将馆藏善本与重要图籍,舶运至柳州石龙,之免罹战火。罗香林毕生献身学术,尽瘁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享誉中外文史学界,人称其为梅州八先贤之一。   李振(1900-1988)广东兴宁市刁潭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十八兵团司令。于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起义后,被委为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及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   李善邦(1902~1980)兴宁叶塘镇田心村人。中国现代地震科学研究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及代理所长等职。李早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民国期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地震研究室主任,并在北京创建中国第一个用小型机械地震仪装配的地震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设计制造大型和小型的51式水平向地震仪,装配全国11个地震台站,为监视全国地震活动和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他主编的《中国地震目录》第一、二集,为国家基本建设提供大量基本数据。李善邦毕生致力于地震研究,著述甚丰,其尤以50万言巨著《中国地震》为地震科学研究奠定根基,赢得国内外地震学界的好评和尊敬。   张中(1907~1990)原名张佛湘,兴宁永和镇大成村人。早年参力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档案局局长、党组书记,并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致力于国家档案事业的开创和建设,多次著文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档案工作,传播和普及档案专业知识,培养档案专业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向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关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案,提案被采纳后,又积极组织档案法的起草工作。1980年,他曾率中国档案工作代表团赴伦敦出席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张中病逝后,治丧委员会公告称其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档案事业的主要领导人”。   张如心(1908-1976)兴宁人。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研究部部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政治部《红军报》主编、后方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员,军政学院教育长、延安大学副校长。1946年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中央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袁文殊(1910~1993)笔名舒非法,兴宁大坪镇小坑村人。著名戏剧电影评论家,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袁历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早年毕业于广东戏剧研究所,1931年发表处女作一独占鳌头幕话剧《领带》。1934年初,袁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七七”事变后,率队到各地演出抗日救亡活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在上海、“匕京担任电影界领导职务,为团结电影界人士,繁荣创作,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而不辞辛劳。其主要著作有独幕剧集《民族公敌》、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论文集《电影求索集》和《影坛风云录》。直至弥留之际,袁文殊仍念念不忘党和人民的事业,将其稿费12万元赠送家乡办学。任电影界领导职务,为团结电影界人士,繁荣创作,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而不辞辛劳。其主要著作有独幕剧集《民族公敌》、电影文学剧本《辽远的乡村》、论文集《电影求索集》和《影坛风云录》。直至弥留之际,袁文殊仍念念不忘党和人民的事业,将其稿 费12万元赠送家乡办学。   伍晋南(1911-2001)兴宁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第三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第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工委书记、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邓逸凡(1912-2004)兴宁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师政治部秘书、军团组织部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部科长、师教导大队教育处处长,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总队政委。参加了鲁南、莱芜、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广东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作梅(1918-1998)金属材料和机械工程学家。兴宁人。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程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王佛松(1933-)高分子化学家。兴宁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化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王越(1903-2011)兴宁人,当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历任暨南大学副校长、顾问,第一届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编委,第一届广东陶行知思想研究会会长,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撰写有《人格测量》、《教学原理》、《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等专著。   黄华华   广东省原省长黄华华[6],男,1946年10月生,广东兴宁人,汉族,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年干部研究生班)。    兴宁精神 团结 图强 崇文 务实编辑本段兴宁市歌  架飞舟,迎激浪,兴宁儿女情系家乡,奋发图强。用彩虹描绘历史的画卷,用春风谱写时代的乐章。神州,闪烁着创业的理想;宁江,奔腾着崛起的希望。粤东宝地,前景辉煌,文明富庶,与国齐昌!编辑本段兴宁骄傲  1.兴宁电器厂发明世界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简陋型)
兴宁市叶塘中学(17张)。   2.兴宁鱼苗场在“四大家鱼”孵化技术上大大超过已研究二十几年的日本,并且领先世界。   3.兴宁电器厂生产出国内首台10兆千伏变电器。   4.兴宁球阀厂曾经誉称“中国阀门第一厂”。   5.谢育新、郭亿军、张小文、蔡锦标四名来自同一所小学(城镇三小)、同一所中学(兴宁一中)球员同时入选当时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   6、一个面积只有2100平方公里的粤东县级市兴宁市,近100年来涌现出了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如心等45位大学校长,被誉为我国“大学校长”摇篮。编辑本段教育概况  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校346所,中小学生132997人,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88.6%,初中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1.8%;拥有国家级学校2所,省级学校6所,省级幼儿园1所,梅州市级幼儿园10所,普通高中优质学位90.2%;全市在职教职工112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1098人,中级职称8121人,具有国家级荣誉教师6人,省级荣誉教师22人,梅州市级荣誉教师125人;高中、初中、小学老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1.8%、99%、100%;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梅州市级骨干教师186人。全市中小学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8台,校园网26个,多媒体电教室267个,计算机室155个,电脑8486台。我市每年高考上重点线、本科线及专科线人数均居梅州市各县区之首。目前,全市20个镇、街道办中有8个镇(街道办)已创建成“教育强镇”,力争2013年实现教育强市目标。

0

主题

9

帖子

131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0
发表于 2012/12/11 23:1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属龙川县地。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以境内宁江而得名,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後,县境相对稳定。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1
发表于 2012/12/12 20:07 | 只看该作者
...........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
发表于 2012/12/16 21:4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叫齐昌府,兴宁这里都没有什么本地人,大都是以前各地迁移过来的!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
发表于 2012/12/16 21:4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叫齐昌府,兴宁这里都没有什么本地人,大都是以前各地迁移过来的!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4
发表于 2012/12/16 21:4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叫齐昌府,兴宁这里都没有什么本地人,大都是以前各地迁移过来的!

49

主题

88

帖子

16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1:2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是叫齐昌府,兴宁这里都没有什么本地人,大都是以前各地迁移过来的!
coldzhi 发表于 2012/12/16 21:43



    因此兴宁的人民是否该理解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避难}而聚齐到一块,并且昌盛,如此说来,齐昌一词已不难理解,兴宁的传说堪比[桃源]啊!!!

27

主题

1031

帖子

11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26
发表于 2013/1/6 00:35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学问。

1

主题

70

帖子

75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7
发表于 2013/1/28 20:23 | 只看该作者
看帖才知道原来如此啊~

49

主题

88

帖子

16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8:50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那么简单的问题。过了好几个月时间,还是没有读到最终的答案。兴宁为什么改名叫兴宁?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缘因,先前的人或者都不想将这个答案留下来呢?但也好在,有许多关于齐昌的历史也被浮出了水面。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9
发表于 2013/2/6 20:47 | 只看该作者
???????????????

3

主题

108

帖子

120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30
发表于 2013/3/5 17:0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兴宁以前有一种酒叫:齐昌白

11

主题

139

帖子

20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1
发表于 2014/2/20 09:18 | 只看该作者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古龙川兴宁江而取名,含“兴旺安宁”之意。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南汉王刘龑在兴宁设立齐昌府,使兴宁成为越王府的陪都。所以是先有“兴宁”之名,后有“齐昌”之谓。明清时期,因商贸繁华,确有兴旺安宁的景象,故再次更名为“兴宁”一直沿用至今。

11

主题

139

帖子

20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2
发表于 2014/2/20 09:21 | 只看该作者
综合前面的资料,已经可以得出兴宁得名的原因了

0

主题

181

帖子

194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33
发表于 2014/2/20 16: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看来真的要看看历史书了。

0

主题

77

帖子

85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34
发表于 2014/2/22 20:21 | 只看该作者
齐昌也好听

30

主题

772

帖子

10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35
发表于 2014/3/2 21:25 | 只看该作者
hongliu 发表于 2012/11/28 20:43
“兴 宁”兴旺、安宁。从字面上来解:“兴”都是要男人出大力、动脑筋去创造、拼搏才能有好的成果的。而“ ...

非常赞同!

32

主题

812

帖子

92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6
发表于 2014/8/17 18:46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初期在蛇口工业区,各商场卖过"齐昌白",其实,兴宁白酒可以注册此商标

229

主题

325

帖子

1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37
发表于 2014/8/17 20:4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探讨。

38

主题

3519

帖子

4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38
发表于 2014/8/19 06:20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物价天天兴,百姓不得安宁!

38

主题

3519

帖子

4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39
发表于 2014/8/22 09:50 兴宁A8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兴宁因何得名已无从考证:据我推测,客家人崇尚迷信思想,什么多与兴为好,合水水厍未建前,下半县经常受水患之苦!为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故取名兴宁!只代表个人意见,不知对否?别喷!

1

主题

60

帖子

78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40
发表于 2014/8/24 12:02 | 只看该作者
兴宁得名于古兴宁江。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名由兴宁江而得。


古时政区取名基本是按当地的大江大山来取名的,如龙川取名于河,揭阳取名于山。中期成立的县有些是按县治所在的地方取名的,如长乐得名于长乐镇(现改名华城),齐昌是在南朝齐代时在宁昌驿(现兴城北)为县治建立的县。更后来的县取名才更多按主观意愿取名的,将兴宁解为“兴旺安宁”不过是现代人的解读,兴宁历代史书从来没这样说过。
再说一下,兴宁江跟宁江不是指同一条河。兴宁江是古代河名,即是现在华城那条河。宁江是现代河名,现在称作宁江的,古代叫做左别溪,明清叫做通海河。
1600多年前兴宁县刚成立时,管辖了现今的兴宁和五华的全部,以及龙川和紫金的东部,即三条河流的流域:兴宁江、左别溪、右别溪,因为将县城设在兴宁江边(今华城雷公墩),所以取名兴宁县。后来县城、县域变来变去,三条河也改名了。有段时间,兴宁县城还在今龙川地界。各位可以到那个网址去看下兴宁县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1 21:05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