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名医罗易乾与《共产党宣言》中文初版本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20: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广东青年上世纪20年代初赴法留学前捐赠给母校的这本书籍成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广州名医罗易乾与《共产党宣言》中文初版本

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与当年的留学生

名医罗易乾

《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全译本

   □罗雨林
  1
  多年无人知晓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
  先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黑暗旧中国的白色恐怖时期,把自己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所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全译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捐给他的母校———兴宁市兴民中学图书馆保藏,解放后为北京国家图书馆在中国书店购藏,成为国家“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对于这件事,他从来不拿来宣扬,也没有向子女、亲属交代,早已湮没无闻。
  国家图书馆先后收藏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但先父捐赠的那红印马克思肖像本因版权页缺失、出版时间不明而无法确定,故一度把第二次印刷的蓝印马克思肖像再版本当成初版本。1975年,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仍念念不忘此事,见到来京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者陈望道先生,仍十分关切地问他有无找到《共产党宣言》的最初版本,陈望道也只好遗憾地摇了摇头。直至19751月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陈望道应邀来国家图书馆(当时称北京图书馆)参观,当时图书馆善本组拿出几种《共产党宣言》的早期版本,请他鉴定并题字留念。陈望道依工作人员的要求,在被认为是《共产党宣言》的最早版本上签名,写下了“陈望道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之后,又随便翻看其他几种早期本,竟意外发现他寻找多年而未获的先父捐赠的那本封面为红印马克思肖像的本子。他惊喜地指着这本子说:“这才是《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一个单行本,现在也可以说是革命文献了。”由此,先父捐赠的这本沉寂多年无人知晓的首版本,才重新确定。
  至此,虽有国家图书馆及《光明日报》的报道,但对捐赠者罗易乾的生平历史材料仍一无所知。直到最近收藏家张伯涛先生把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才得以回忆。
  从先父捐赠的《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亲笔题字可知,他捐赠的时间是(民国)十(年)八(月)十三(日),也就是1921813日,那时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生化本科专业毕业后,考上广东省首批官费留学法国,正准备出发前往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报到。捐赠这本书,应该是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期间,由于思想进步而获得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派发。为了更好地保存,当时最好的办法是捐赠给母校兴宁市兴民中学图书馆保藏。当时兴民中学是个创办于清光绪癸卯冬的名校,首任校长是晚清著名诗人丘逢甲,曾培养出罗翼群、罗志甫、罗香林、李白华等大批名人教授。校长罗师杨曾当兴宁县长,曾接受国民政府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命令,在短短几天内为东征军筹措军饷2万元大洋。
  先父捐赠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全译本,为竖排平装本,用5号铅字排印。封面红印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横题“马格斯”三字,肖像上面大字横题书名《共产党宣言》(当时印刷时把“共产党”错印为“共党产”),上面用小字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字样,下面标注“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全书56页、32开本。封面右侧署有先父毛笔题字:“兴民中学图书馆惠存 罗易乾赠 十、八、十三”(见题图)。
  2
  参加广东第一批官费留法考试名登榜首
  清末民初,中国一批有志于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纷纷走出国门,到世界先进国家寻求振兴中华的良策。这股留学潮先涌向日本,后转向欧洲,其中到法国的留学生最多,先父就是这批怀着这种理想的热血青年之一,他于民国十年(192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经中法(联合)医院的举荐和帮助,参加了广东省首批赴法官费留学考试,以优秀成绩被录取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医科。
  民国初期的留法教育以1919年—1920年的勤工俭学运动为一个高潮,从中涌现出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赵世炎等一批优秀社会活动家、革命家。但他们大多因经费困难,而难以维持长期的学业。得以完成高等教育学业者,主要是官费生。民国政府批量派遣留法官费生,是以先父1921年那一批考取赴法里昂中法大学官费生为开端的。其中法国外交部年付5万法郎,法国教育部付2.5万法郎,北京政府年付10万法郎,广东政府年付40万法郎。
  先父罗易乾,原名宝贤,兴宁县宁新镇寨子村罗祥昌屋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幼年就读村塾,1909年考进兴民学校,1913年因成绩优秀而直升兴民中学老制第三届。后立志学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参加了广东省第一批官费留法考试,名登榜首而被录取,开始了艰苦的十年在法国的留学生活。19313月学成归国,先在广州新民路挂牌行医,继则在1933年至1936年底先后受聘中山石岐侨立医院、罗定泷江医院院长,主持院内各项工作……直到解放后,20年代同在法国留学里昂中法大学的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他的工作,曾指示当时有关部门来函兴宁县查询、寻找他,并邀请他到东北军区野战医院担任院长,后因祖母年老,未能前往。1951年底他被调到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即现广州军区医院)任医师总顾问。1953年又调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负责内科医疗工作……
  先父医术精良,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文革”期间受到残酷迫害,19751215日,在广州他终于走完了他77岁的人生途程,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如今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他,这究竟是历史的偶合,还是历史的公正?

  以上内容由旅居北京的兴宁人:李森芳 供稿。在此表示感谢!
  传承兴宁崇文重教的精神,激励兴宁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1 20:46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