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产党宣言》初译本捐献者罗易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20: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51月,陈望道应邀来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参观,指着一本封面为粉红色马克思肖像的版本说:“这才是《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一个单行本,现在也可以说是革命文献了。”
  这本《共产党宣言》的最早中译版本的捐赠者叫罗易乾。
  罗易乾何许人也?他是怎么捐赠这本《共产党宣言》的?我们请他的儿子来介绍他。
  ——编者
  捐赠“红色禁书”
  在先父捐赠的《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上,有他写的亲笔题字:“兴民中学图书馆惠存罗易乾十、八、十三”,可以推断,这就是他的捐献日期:1921813日。
  先父罗易乾,原名宝贤,广东省兴宁县宁新镇寨子村罗祥昌屋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幼年就读村塾,1909年考进兴民学校,1913年因成绩优秀而直升兴民中学老制第三届。他刻苦学习,以成绩优秀毕业。1917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本科,在学期间,除完成学业外,还广泛涉猎不少中外书籍,因思想进步,而结识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获赠《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阅读。
  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生化本科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广东省首批官费留学生到法国留学。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一珍贵“红色禁书”,当时最好的办法是捐赠给母校兴宁市兴民中学图书馆保藏。因为当时兴民中学是个创办于清光绪癸卯冬的名校,曾培养出丘逢甲、罗翼群、罗志甫、罗香林、李白华等大批名人教授。校长罗师杨等是当时思想进步、开明的领导人。曾当兴宁县长、治理政务有一定成就,曾接受国民政府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命令,在短短几天内为东征军筹措军饷2万元大洋,受到周恩来的表扬。
  因此先父把这本《共产党宣言》初印本捐赠给了母校图书馆。
  “庚款”医学博士
  上个世纪初,中国一批有志于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纷纷走出国门,到世界先进国家寻求振兴中华的良策。这股留学潮先涌向日本,后转向欧洲,其中到法国的留学生最多,先父就是这批怀着这种理想的热血青年之一,他于民国十年(1921)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经中法(联合)医院的举荐和帮助,参加了广东省首批赴法国官费留学考试,以优秀成绩被录取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医科。
  先父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里昂大学医学院、巴黎大学十年寒窗专心致志,从预科到本科、到硕士、到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1930年在里昂大学医学院寄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实验的成果。他当时已开始注意研究肝脏毒瘤即肝癌病变的病理课题,通过科学研究实验他找到了病因。指出“肝蛏对于初原发性的肝脏毒瘤的发生病理的重要性”,揭示了“毒瘤发生的原因”。这在当时医学科学界,其成果已处于前沿领先的地位,受到他的导师及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的称赞和肯定,并批准刊印出版。
  他还深入钻研内科、外科和皮肤科、花柳性病科的专业知识,并曾广征博采西方医学的先进经验,写成了一部诊治各种皮肤病和花柳病等性病的学术专著,受到里昂大学导师的肯定和赞赏,并刊印出版。可惜此书在“文革”期间散失。

  一代名医写春秋
  19313月,先父学成归国。
  他先在广州新民路开设诊所,挂牌行医,救死扶伤。继则在19331936年底先后受聘中山石歧侨立医院、罗定泷江医院院长,主持院内各项工作。1937年至1938年,在兴宁县担任博惠医院院长。
  日本侵略的战火扩展到华南地区后,鉴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抗日,于1939年受聘在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师先后担任少校军医、中校军医,以及62军野战医院院长,随部队转战各地,参加过著名的“韶关保卫战”等战役的伤病员救治工作,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救治从前线送回的伤病员战士。
  1942年他离开部队,在兴宁县学前塘郑家祠设诊所,挂牌行医,兼任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校医以及讲授生理卫生和植物学课程。在这个期间,他与夫人刁素娴利用自己的身份,巧妙地掩护我党地下党员罗宝崇,把他藏在我家柴房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解放后,20世纪20年代同在法国留学里昂中法大学的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他的工作,曾指示当时有关部门来函兴宁县查询、寻找他,并邀请他到东北军区野战医院担任院长职务,先父因母年老,患类风湿偏瘫,未能应命前往。1950改聘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1预备医院及华南军区医院医师顾问,负责专业指导工作。1951年底他被调到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即现广州军区医院)任医师总顾问。1953年又调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负责内科医疗工作。
  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文革”期间,先父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受到残酷迫害,被污蔑为“地主”,“国民党残渣余孽”,下放农村劳动。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逼退职,甚至连退职金也被克扣,落得生活无着,居无定处,穷困潦倒。
  19751215日,在广州他终于走完了77岁的人生旅程,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淡出人们的记忆。
  (20130131 08:57:2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以上内容由旅居北京的兴宁人:李森芳 供稿。在此表示感谢!
  传承兴宁崇文重教的精神,激励兴宁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1 20:48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