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经典!兴宁市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1 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南一隅,粤东兴宁,自古崇文兴邑,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板歌之乡”“杯花舞之乡”“客家山歌之乡”“版画之乡”“花灯之乡”“围龙屋之乡”之美誉。在这片文化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繁多、内容丰富。兴宁市目前已公布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4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16项、县级23项。

多年来,兴宁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工作。特别是该市把传承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列为镇街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多措并举提升保护水平,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培养非遗人才
赓续匠人匠心

“明月圆圆照山乡,梅河滚滚闪银光,晒谷场上笑声响,后生围着张大娘,革命故事开了场……”走进兴宁市文化馆,一阵歌声传来,只见兴宁竹板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钟柳红正带领徒弟,一人手弹梅花琴,一人手拿竹板敲打伴奏,进行着竹板歌演唱的教学。

兴宁竹板歌非遗传承人进行竹板歌培训教学。

去年底,兴宁市举办了“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兴宁竹板歌传承发展座谈会暨省级传承人钟柳红收徒仪式”,8名竹板歌人才正式拜钟柳红为师,学习竹板歌技艺。多年来,钟柳红经常带徒弟下乡演出,传播推广竹板歌,在竹板歌的挖掘、整理、创作和传承等方面均有贡献。

“我们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目前组建了竹板歌、杯花舞和大声古3个非遗艺术团队,可以定期组织传授表演、演唱技巧、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兴宁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还成立了竹板歌、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研究会等,邀请省、市各类专家、学者对传承人进行座谈及项目学术研讨,组织传承人参加梅州市非遗培训班,为传承人搭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

兴宁杯花舞节目表演现场。

近年来,兴宁市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服务、管理“六大机制”,出台了《兴宁市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其提出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此外,2021年兴宁市还将县级传承人传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经费,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

打造特色节目
加大宣传力度

迎着上午的阳光,在兴宁市第二小学,一群学生涌向操场开展大课间活动。与以往做广播体操不同,孩子们手持竹板,在双手手腕的轻轻抖动下,四块竹板碰撞出节奏明快、清脆响亮的声音,伴随着高亢的客语歌声,大家通过一首《兴宁二小众赞称》唱出了对学校的喜爱和赞美。

竹板歌成为了兴宁市第二小学大课间项目之一。

今年9月,国家级非遗项目竹板歌传承基地在兴宁市第二小学揭牌启用,市第二小学的师生们从此拥有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培训,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形式进行逐步推广,让竹板歌最终走进大课间,成了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今年,该校还编排了竹板歌元素舞蹈节目《我防溺水有高招》,受邀在广东嘉佳卡通卫视《开学第一课》主题音乐会播出。

兴宁杯花舞走进锦绣学校传承教学活动。

兴宁市第二小学国家级非遗项目竹板歌传承基地的成功经验,是兴宁市加强非遗文化传承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兴宁市在重点区域建成综合性传习中心1个(竹板歌),省级传承基地1个(杯花舞),非遗展示馆1个,非遗传习所7个(客家山歌、杯花舞、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马灯舞、兴宁上灯习俗2个),在兴宁市中小学校、技工学校设立非遗项目传习教学点5处,推动实现非遗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兴宁市开展兴宁版画少年儿童传承体验活动。

此外,兴宁市还在熙和湾客乡文化产业园建成了客家文化博物馆和花灯博物馆,在径南镇黄蜂窝旅游区建设珍珠红诚意酒城非遗乐园,在十大古民居之一磐安围设立版画项目传承基地,在新陂、叶塘两镇五村打造十里版画长廊。通过以“点”带 “线”,带动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

加强平台建设
推动融合发展

清脆的杯花声从舞蹈室传来,同学们打着节奏,伴着音乐翩翩起舞……今年6月,兴宁杯花舞走进锦绣学校传承教学活动,兴宁市文化馆的辅导干部耐心细致地为一群孩子传授杯花舞。

兴宁市利用各地文化馆分馆开展杯花舞等公益培训。

“近三年来,我们利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大力普及非遗知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举办讲座、培训、展览、展演等形式,组织传承人或文化志愿者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60期,至今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次。”兴宁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宁市还开展了117期非遗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依托“文化进万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展演了107场次,举办65场次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下乡演出,开展民俗活动6场次。今年,“兴宁市文化馆总分馆非遗进校园、进乡村系列公益培训活动”还获得兴宁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梅州首届群众文艺汇演暨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决赛上表演的舞蹈《马灯舞》。

进入兴宁市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非遗大学堂”系列栏目备受欢迎。该栏目以文字和视频的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介绍各项非遗项目的历史、技巧等,课程涵盖竹板歌、杯花舞、客家山歌等非遗项目。据介绍,该栏目目前已推出6期,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接下来将会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参与制作,进一步扩大非遗“宣传圈”。

兴宁非遗代表性项目——赏灯。

据了解,兴宁市还特别注重非遗文史、文献资源建设,近年来组织出版了《兴宁非遗》《客家山歌教材》《少儿客家山歌教材》《兴宁革命歌谣》非遗系列丛书和教材8000多册,印制了一批非遗书签,免费发送给学校、社区、分馆和外来调研人员、专家。近期该市还即将出版《竹板声声韵悠扬——兴宁竹板歌纪事》,继续扩大兴宁非遗文化宣传推广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2 17:16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