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10月30日,我往梅州开民盟表彰大会(五年才一次)。吃饭时,有位不起眼的老同志与我共桌。只见他白发稀疏,道道皱纹如大峡谷,脸色黝黑,矮矮的,默默地坐着。一问起,一位梅县的老同志告诉我:“这是杨路(音)同志,是梅州市最早的盟员,前梅州市盟负责人张学基还是他介绍入盟的啊!”
“不简单,不简单!荣幸!荣幸!”我起忙起身与他紧紧握手。
这,我很纳闷!开大会报主席台就座官员,这很应该;问题是,这位1945年入盟的梅州市“第一”的“老祖宗”、“老爷爷”,我们做“子孙”的,岂能视而不见?
啊,我又记起来了。那时,85岁高龄、曾任民盟梅州市顾问、梅州文联副主席(相当于副处级)的罗映球先生,三天前还在住医院,氧气嘴还套在鼻孔上。一听说梅州开会,却拼着老命来,“要见一见老同志”!这何等伟大,且极可能是“最后一课”!我认为,大会主持人在开幕时报一报他与杨路同志的姓名,恐怕更激动人心吧?
“儿子”忘了“老爸”,“孙子”忘了“爷爷”。这也不独梅州如此,许多地方的民盟开会亦如此。其实,这也不是我盟首创,分明是从执政的共产党那里学来的。君不见,近二十年来,随着干部年轻化,“少壮派”掌权(这应该),却有不少领导干部不把老前辈看在眼里,至于离退休的,更是不屑一视。但对“掌权”的现职领导,则不论官如何小,也恭敬到无以复加地步!
这,又是权力崇拜,究其根,又是封建鬼魂在作祟!对封建主义,鲁迅、巴金、冰心、韦君宜等,抨击得够多了;我在许多文章中也骂得够多了。我只希望,作为清高气多一点的民主党派,应在对待“老爷爷”方面,做得好些。
(2004年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