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沐彬先生的父亲曾佛添先生、母亲李春和众多的华侨一样,含辛茹苦,历尽艰难,漂洋过海,在印尼南洋经营藤器家私业。沐彬先生自幼远离双亲,靠祖父母抚养,生活艰难,在老家度过了他的青少年的时光。众所周知,在粤东山区的穷乡僻壤,出外谋生的青年多如牛毛。1949年秋,在新中国成立前夜,年仅18岁的曾沐彬也和众多青年一样,告别世代居住的祖屋,独闯香江靠编织藤椅谋生。
当时,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经济并不发达,市民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曾沐彬只好晚上编织藤椅,白天挑着沿街叫卖,光着脚板走路,脚起泡也得咬紧牙关坚持。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经过近一年的磨炼,他眼界开了,见识多了,胆子也大了。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远赴南洋群岛,与阔别多年的双亲团聚。抵达南洋初期,他一边协助父母经营藤器,一边熟悉周围环境,广交朋友、眼观市场、耳听八方、了解信息。他立志不吃"现成饭",决心要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办实业。由于沐彬先生虚心好学,忠厚善良,克勤克俭,事业不断发展,不久在原有基础上新开了"九龙藤业公司",经营原材料出口贸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声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曾沐彬先生以企业家独有的眼光,预测到市场的变化,断定塑料制品这一新兴行业将受到人们的日益青睐,藤制品也终将被塑料所代替,于是他把握时机,将藤器家私转产,创立"神龙塑料厂",厂房面积1万平方米,规模宏伟,设备先进。而后又在侨居国印尼首都创办"繁荣塑胶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全机械化操作,主要生产塑胶原材料和成品。由于经营有方,管理完善,有超前意识,善于捕捉市场行情,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了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产销量节节上升。同时,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引进世界的先进机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现在他们已设3个分厂,厂房面积达6万平方米,从原来的小型加工业一跃成为拥有先进管理技术的塑胶行业的佼佼者,几乎垄断了当地的市场,成为知名的"塑料大王"。
1997年下半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印尼成了"重灾区"。曾先生夫妇仍拼搏不止,历尽风霜创下的产业受到了冲击,遭受重大损失。他们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勇于面对,巧妙化解,把损失减至最低,使企业仍然沿着健康之路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