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锲而不舍寻探兴宁张氏先祖 [打印本页]

作者: 若思    时间: 2021/4/30 11:18
标题: 锲而不舍寻探兴宁张氏先祖
锲而不舍寻探兴宁张氏先祖
——《兴宁张氏源流新考 》序言
                          
张长兴
兴宁永和镇的大成社,是遐迩闻名所在。其名源于何时,因历史长河的流逝,我们恐已难于考证;而疏河公司大楼南侧坡麓处的,与大成小学隔畴而望的公王庙,现在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却是见过的。然而,大家也不知其为何代所建而供大成各姓子民信奉以期保佑丰收与太平。明朝时兴宁县东厢大名鼎鼎的黄岗堡(相当于现在的乡镇行政单位),却是在今日的黄塘(今仍称黄大岗,这是县志记载)。张姓于大成聚居衍生,世世代代,亦可谓源远流长,因为张启源夫人石祖婆偕儿子穆公于大成开居已七百多年。
让我们先来观大成社所处之“地灵”。站在大成小学大门西望,只见巍峨的神光如画屏一字形摆开,北宋罗探花当年夜读之灯光,仿佛还在眼前如神光闪烁;背枕被宁邑世世代代人们所奉为宝地的鸡鸣山,那雄鸡鸣唱至今还在催人早起奋进。据老辈人说,那鸡鸣山上之清泉源远流长,直透大成社,如乳汁哺育大成社村民。眺望四边,远山含黛,山山紧连,在拱卫着大成社这一片宽阔的田畴与落落村舍。地势由东北向南倾,缓畅自如,石陂河来的清流,日夜涓涓,流淌生命之琼浆。村村的袅袅炊烟,生生不息。一年之中的田畴,无限的绿浪与无尽的金黄相替,象征着村民的辛劳与收获。村舍星罗,绿竹掩映,村道平坦,通往八方……
让我们再来观大成社与“人杰”。“生当作人杰”,这是大成世代热血男儿之信条。明代以前之人物,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于渺渺历史长河之中。明代以降,亦湮没了不少。尽管如此,宁邑百姓,一提起大成社,便啧啧称赞此风水宝地之张启源、张琳、张我略、张青柳、张学龄、张醁村、张桓杰、张则通、张中、张瑾瑜、张超曾、张金、张英、张伯吴、张学仁、张荣珍、张纯祥、张琮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是大成宝地育出了一批批张氏英杰,又是一批批张氏英杰让大成社这块宝地更熠熠生辉。这是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大成社之骄傲!
我认为,大成社不过是兴宁张氏的小小一脉,便如此人杰地灵;大而广之,整个永和镇呢?整个兴宁市呢?更是不胜枚举了吧!可又谁能说得清呢?
我生于四角楼(锦裕),出身贫寒,自小苦读。自六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矢志舌耕与笔耕。每当工作之隙,我遥望云海天影,尤思念家乡——大成社,尤思念我的父母,尤思念我老一辈乡亲。我是穷教书匠,虽然挂着“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以及这个“委员”那个“会员”之类的招牌,但不能“换钱使”。自古文人多穷困!无奈之际,我灵机一动:能否用自己的智力为家乡作点贡献呢?
我进而想到,启源公两位夫人开基兴宁至今,少说也有七百年历史。但遗憾的是,至今人们尚未见到一本专门介绍兴宁张氏700年来的书!还有石马开基的启达公和启远公呢?水口开基的淑芳公呢?还有元模公、天赋公等先祖呢?
我们是客家人,客从何来?我们是张氏,张从何来?我从何来?
老实说,在漫长的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年代,我和大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为了保住饭碗和活命,那儒林傲骨早已灰飞烟灭,(最多是战战兢兢地藏于心底,还生怕梦中不可控制地发出真话而惹出大祸来!)谁也不敢去考究这“封建主义”的“黑货”。幸亏华国锋主席,抓了江青等凶顽,于1976年结束10年浩劫,乾坤扭转,我们获得解放。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还要在温饱线上拼搏,也实在没心情去“发思古幽情”而继续数典忘祖。
幸好时序到了公元1990年,温饱及其他家庭基本问题大体解决了;我却是发白、眼花、头昏的老者矣!且许多乡亲一再激励:“你不去搞,就不会有人去搞了!”至此,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看到长辈一批批先我而去天国,老一辈已经日渐其稀,才不由得惊呼:“该马上做点抢救张氏史料的工作了!要不,怎对得起乡亲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本人的老祖宗?”就这样,我才真正关注“客从何来,我从何来”的千年历史悬案与命题。
为此,我与张伯涛等家先生,正式把考究客家文化与张氏探源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掐指一算,至今达25载矣!
去年秋,我首倡成立兴宁市张氏文化研究室,得尚东宗亲鼎力支持,与伯涛、金汉、海涛宗亲分工负责,互相切磋,进展神速。我们除了每季度出版《张氏文化》报外,一直在筹划出版近30万字的图文并茂的《兴宁张氏源流考》。
现在,此书经千呼万唤,终于付梓。我作为主编,虽水平不高,却也为此殚精竭虑而力求做到——
一、 严肃性。自新时期以来,国泰民安,修谱者众。这是不忘祖德宗功的大好事,亦成绩斐然。但我们不能不痛心看到不少问题:一是想当然随便臆测,道听途说,就匆忙上书;二是随便抄某一老族谱资料,没详览众多老族谱资料,就随便下结论,为此,连1992年堂堂的《兴宁县志》也搞错,没有去较多占有资料,便轻易把启源公元初开基定为明朝中期,影响极坏;三是谁出钱多谁官大就听谁的,完全无视历史资料的铁证;四是贪图快速“出名”,以为编者名字上了书就流芳后世而万事大吉;甚至不愿虚心请教甚至排挤有识人士,怕别人讥笑自己“无能”,这实在是人格鄙下,实在是张氏裔孙所不屑为之也!为了对先祖负责,为了对当代和后代张氏裔孙负责,我对每一件资料的真伪,对每一事件的真实性把握,对每一资料和观点的推敲和取舍,无不慎之又慎,生怕被“后生家”笑话;当然,更是怕谬种流传,辜负先祖也。
二、学术性。既是学术,就把它当作学问研究来对待。我首先是力求以科学研究的大视野,以上下千年来的历史纵线流程,以当今国内外的视野,以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全方位探求张氏源流。再是详细占用材料,并对材料反复研究加以取舍,绝不马马虎虎采用资料。比如,我们尽力搜集谱牒资料,而且,我们十分注意掌握正史资料,尤其是各类方志。而且,各类史志材料比较可靠,准确,我们便可用排除法扫除那些不实传说。比如,我们准确使用兴宁祝枝山的正德县志的启源公5世孙张琳的史料,便扫去了启源公开基的迷雾。
三、包容性。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十全十美,人家的东西不一定一无是处;有时候真理还在别人手里。就算是自己观点经得起推敲,也应该有他人发声的“雅量”;而且,书中对正反材料罗列越全面,就越有利于今后对张氏源流的研究。正因为这样,和主编观点相反的资料也一概列入,从而显示自己胸怀。
四、实践性。除了广泛收集材料,要做研究少不了勤于实践,即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田野调查”。25年来,我四次往祖居地上杭太拔乡考察。我2000年参加上杭化孙公学术研讨会,我的论文由大会主席团发至每位代表。我除了在上杭、兴宁广泛调查,还往五华、梅县、永定、连城、龙川、和平、河源、广西博白、贺州等地调查。风尘仆仆,此乃非有理想与毅力不可为也!
五、独创性。既然是当作学问来做,既然下决心研究祖宗,而且是堂堂的张氏文化研究室的诸同仁的专业拼搏,就应该做前人没有做的事业,有自己的独创成果。
…………
以上文字,见于2016年出版的《兴宁张氏源流考.前言》。
如今乃2021年,时光逝去了5年。时代巨变,我们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5年来,我们的实践有变,认识也有变——
我们的接触面广了,面对新资料,新问题,新视觉,自来坚信学术与求真理念的我们,当然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在先祖探索方面,张祥发、张汉权、张川城宗长等对兴宁启源公等先祖的研究,另辟蹊径,锲而不舍,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显著。
以前本室只注意张化孙及其裔孙生卒年代不对的质疑,而没注意兴宁张氏并非来自福建上杭的大问题。(当然,我们出版了详细的兴宁历代名人录,间接否定了上杭源流说。)他们的根据铁证如山,不容颠倒。因此本书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了祥发专家等探索者的一组大文章;并顺此对其辛劳与成果至于诚挚的祝贺,并希望祥发宗长等祖源研讨会同仁取得更大成果。
当然,话得说回来,先祖所在时间远至上千年,资料缺失大;有的会无法回溯与考证;而我们当代人的精力与视野到底有限。因此,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东西就是绝对准确。我们的主张还是——
与人为善,百花齐放,尊重不同意见,珍存不同资料,求同存异,互相切磋。我们争的是先祖源流真相,恢复先祖本来面目。而且我们渴望有新资料、新研究出来填补空白啊!既然如此,如果先祖有灵,一定会嘉许我们的主张,庇佑我们的义举!
还要说明的是,就算我们弄清了张氏某一支脉,从某混脉系里分了出来;但我们还是张氏啊!中华民族都一家亲了,我们同是张氏还不应亲上加亲吗?   
还有,我们还是属张氏联谊会统一领导,同为张氏做好事,有什么不好呢?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被别有用心者浑水摸鱼制造分裂以打击诚心探索祖源者啊!警惕……
当然,个人力量到底有限,而且,说到底,祖源研究不仅是兴宁先祖,是牵涉梅州市、甚至粤东、福建的大范围的大问题,任重道远,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于逾越的高山!因此,只有各级张氏联谊会才有实力开展祖源研究工作;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联谊会领导偏偏对先祖研究不重视,我们非常希望领导能够重视祖源探究。同时也希望广大宗长同仁支持我们这批80岁上下老人的夕阳事业……
此次新考能顺利付梓,我首先应感谢广大宗亲踊跃撰文投稿和慷慨解囊赞助,并祝大家身体安康,往事如烟!
有关本书体例,作为主编,特别说明一下——
1、全书分为文化认祖与血亲认祖上下两卷,其中“血亲认祖”是我急就的专用提法。是否恰当,望读者斟酌指教。
2、因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中心,侧重点不同,某些资料在不同文章里,可能有重复采用;而有些宗长则声明不同意修改文稿。居于此,出现资料使用重复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望读者谅解。
3、在不同文章里,彼此观点与资料难免有冲突与歧义处,但本书为保存资料,让多点资料展示宗亲,就只能如此了。
4、有些文章来自网络,有的甚至不明作者姓名,希望作者知晓后与我联系为盼。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我们能力与水平到底有限,算是抛砖引玉吧,冀望广大宗亲与识者多多赐教!
              2021年4月于兴宁市宁中中学兴宁张氏文化研究室寓所
(微信 13332722293)
主编简介:张长兴,1943年生,1963年兴宁市宁中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先在部队农场脱胎换骨近两年。后在肇庆、河源、兴宁任教。原兴宁市8——10届政协委员, 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宁中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梅州电大、兴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大专班、兴宁市党校党政干部大专班兼职教师。现为中华作家在线网签约作家,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兴宁张氏文化研究室主任、主编,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及《梅州姓氏文化》杂志编委等职。编撰《往事如烟》《风雨长河》《宁江春雷》《兴宁张氏源流考》《张氏源流新考》《大成文史》《我的人生路》《大地恩情》等13部文集共200多万字。许多文章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曾出席嘉应学院客家学研讨会、广西客家文化研讨会及福建宁化客家论坛研讨会。

作者: 卖地人    时间: 2021/6/25 21:24
佩服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pic.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